初看CTCC的朋友总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比赛里有些车队4台车,有些是3台车,有些又是2台车呢?
说起来也对呢,在大部分国内车迷的启蒙赛事(你懂的)里面,每个车队只有2台车。车手积分就算自己的,车队和制造商积分就是两车相加,挺好理解的。不过在CTCC里算清分数也不难,虽然每个车队的参赛车手数量不尽相同,但是在车手和车队积分的计算方面也跟其他国际主流赛事一样:车手积自己的分,车队和厂商杯则选取当回合本车队或本厂商两位成绩最好的相加。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车手自己跑自己的还好算,但是在车队和厂家更看重的厂商杯以及俱乐部杯车队冠军的争夺上,赛车数量不同会给参赛策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4车车队
目前CTCC中厂商冠名车队以4车参赛阵容居多数,对于投入四台赛车的厂商冠名车队来说,策略制订起来最为复杂,因为要考虑的情况最多。特别是在近些年中国杯和超级杯相继加入了两回合的赛制后,2-2两两分队,头两车抢占前列,后两车争取主赛倒序发车杆位的策略已经成为了主流。
简单来说,就是在排位赛中让成绩较好的车手尽可能地做出理想圈速,争取排在前列发车。两位前列车手的任务,就是在冲刺赛赛事中尽可能地向前冲刺,争取更多的积分。而后制车手则会在排位赛中根据对手的速度,尽可能地做出全场8-12位的成绩,以便既能在冲刺赛中争取积分,又能处在主赛倒序发车的“摇奖区域”。对于采用“抽奖”倒序发车的规则前,大家可以在首回合比赛的最后一圈终点线前看到壮观的争抢第十二位的场面。为了杜绝类似场面,增加比赛看点和悬念,今年采用了全新的“抽奖倒序”规则,这意味着盲目争取某个位置已经成为过去。
但是这种策略也会产生很大的风险,首先是倒序摇奖如果没有抽中理想区域,例如抽中全场前8倒序,而后制策略车手排名第九,就有可能浪费了宝贵的机会。其次,冲刺赛从中游出发,陷入车阵中意味着更高的事故风险,如果遭遇事故同样是得不偿失。为此,这种策略在今年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在冲刺赛中根据情况进行“后制”。当然,抽奖号码仍旧是不可控制的,所以这类策略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用的好可以冲刺赛、主赛制霸,玩砸了很可能主赛吞下鸭蛋。
3车车队
目前CTCC的赛场中暂时只有北汽绅宝车队一支3车厂商冠名车队。对于他们来说,策略就简单很多了,三人中谁的赛车状态最理想,负重最轻就全力往前突击。而一般来说负重最重,积分不理想的车手就负责“殿后”,尽可能保护领先或者突前车手的位置和优势。对于放在周日的主赛来说,他们更多则是采取随机应变的策略,优先跑好冲刺赛,稳定获取车手和厂商杯积分才是关键。而不过多地在策略上“耍宝”,稳定吃分不冒尖的策略,也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朱戴维在2017赛季收获超级杯的年度车手总冠军。
而在以往,也有过3车厂商冠名车队采用博取冲刺赛十二位,主赛倒序杆位发车最后成功夺冠的案例。不过相对于4车厂商冠名车队来说,3车厂商冠名车队因为车辆数不占优势,在贴身肉搏战中不占优势,很有可能带来极高的战损率而失分过多,赌博的成分也更大。所以,北汽绅宝车队作为目前唯一一支3车厂商冠名车队,还是采用了较为传统和保守的策略。
对于商业冠名车队和俱乐部车队来说,也都倾向采用与厂商冠名车队相同的保守策略。不过一些俱乐部车队成绩压力较小,在一些分站或回合中也会采取令人出乎意料的策略进行反制。正因为厂商冠名车队较为保守,所以俱乐部车队在采用雨天不换胎/退后博取倒序杆位等极端策略的情况下仍有不少成功案例。
2车车队
对于2车出赛的厂商冠名车队和商业冠名车队以及俱乐部车队来说,一切就简单很多了——任何时候都只需要考虑努力向前冲即可。目前CTCC中暂时没有2车出战的厂商冠名车队,但是在过往曾经出现过。这些厂商冠名车队很有可能是头年参赛,更多是为了积累数据,对于成绩没有太多实际压力,反而会出奇制胜。
俱乐部车队中2车是常态,所以策略制订起来也比较简单,能多拿分就多拿分,能提升一个位置就是一个位置。
上文对不同阵容的车队参赛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但是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里只是作为一个参考,更多的策略还需要在比赛中随机应变,因地制宜进行制订。
大家也可以更多的关注CTCC的比赛,了解有趣的制胜策略,从中领略到赛车比赛另一番风味。